1962年,巴菲特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购买了一家新英格兰地区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若干股份。在与公司管理层的一次争论后,巴菲特认定公司需要更换领导队伍,于是加大了购股力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巴菲特多年后说,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居然是最后悔的交易之一。
作为一名价值型投资者,在工业知识方面,巴菲特其实并不能算多内行。伯克希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巴菲特发现了一家公司的价格低廉,于是决定收购,哪怕事实上他并不是纺织业的专家。一点一点地,巴菲特改造了伯克希尔,让它逐渐放弃自己的传统业务,转型为一家投资其他企业的持股公司。几十年时间里,巴菲特收购、持有和出售的企业数量数不胜数,遍及诸多不同行业。
此外,巴菲特长期的商业伙伴芒格也对他有着巨大的影响。芒格是一位律师出身的投资人,1970年代建立自己的合伙。尽管在今天,芒格很大程度上都被遮蔽在巴菲特的阴影当中,但实际上,他单独担任投资经理人时的表现也极为出色,管理的投资基金年度复合回报率几近20%。
巴菲特毕业于华盛顿的伍德罗·威尔逊高中,他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期正是在华府度过的。从小学到高中,巴菲特的种种行为一次又一次显露出他早熟的商业天分,他不单送报纸,还上门推销邮票、可口可乐、高尔夫球和杂志,同时居然还有精力兼任一份赌马小报《小马倌精选》(Stable-Boy Selections)的编辑。这段时期,巴菲特还开始做起了弹球机租赁生意。他和一位合伙人一起购入廉价的弹球机,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转后,将其安装在合适的地方,大赚自己高中同学口袋里的硬币。
伯克希尔1988年开始投资可口可乐,最终购入了该公司大约7%的股份。1990年5月下旬,伯克希尔开始发行A类股,巴菲特本人正式成为亿万富翁。
创造财富
在投资方面,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在投资界,格雷厄姆被誉为“价值型投资之父”。巴菲特很早就梦想着为格雷厄姆的合伙工作,1954年梦想成真,加入了格雷厄姆-纽曼(Graham-Newman)旗下。在那两年时间里,受到格雷厄姆的言传身教,巴菲特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更训练有素、更成功的投资者。1956年,合伙解散,巴菲特回到奥马哈,靠着在导师身边所学到的一切在奥马哈建立了自己的合伙公司。未来某一天,巴菲特的合伙人们将变为伯克希尔的股东。
近年来,巴菲特带领下的伯克希尔还在持续成长。2011年,他大手笔投资IBM,2012年年中,他收购了旗下报纸60多家、覆盖美国南部的媒体巨头Media General。在许多同龄人都已经从积极管理投资第一线退了下来的时候,巴菲特却依然在大量从事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
巴菲特与芒格第一次相遇是1959年,一见如故,当即成为了好友。尽管芒格建立自己投资基金的理念是蒙巴菲特所赐,但是,芒格也确实帮助巴菲特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让他在伯克希尔开始成长之后走出了格雷厄姆教授的范围,做到了进一步的多元化。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经常被称为“价值型投资”,因为它看重的是企业的根本价值,而非其股价的运动。巴菲特最著名的理念之一就认为,投资者只应该买进那些他们坚信可以永远持有的股票。多年来,巴菲特一直坚持着只对少数大企业进行大力度投资的做法,应该说也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巴菲特透彻地理解拥有保险业务的优势——客户今天就缴纳了实实在在的保费,而要拿到保险公司的钱却是在几十年后,而且还只是“可能”拿到——巴菲特将伯克希尔作为一家控股公司,收购了国民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以及未来的一系列保险公司,又以保险业务的现金流做基础,进行新的收购。
1959年,巴菲特的公司拥有7位合伙人,旗下总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巴菲特本人拥有9.5%的股份。三年后,巴菲特已经成为了一位百万富翁,将全部合伙融入了一家单一企业实体。
最近,巴菲特还与3G Capital合作,促成了亨氏食品和卡夫食品合并,建立卡夫亨氏。新公司是北美第三大、全球第五大食品及饮料企业,年度营收280亿美元。2017年,巴菲特大量购入了领航旅行中心公司(Pilot Travel Centers)的股份,后者拥有著名的Pilot Flying J连锁旅游中心。在为期六年的协议完成后,巴菲特将成为其大股东。
至于只是投资对象的企业,那就更加是群星闪烁,比如美国运通、好市多、DirectTV、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可口可乐、IBM、沃尔玛、宝洁和富国银行,等等。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提供给玛氏食品的一笔贷款获得了6.8亿美元的利润
巴菲特新公司的第一笔收购,同时也是最有名的一笔收购,更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笔收购,便是1964年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公司诞生于1830年代,最初的名字叫做谷瀑公司(Valley Falls Company),1929年又改名叫伯克希尔精纺联合公司(Berkshire Fine Spinning Associates),1955年与哈撒韦制造公司(Hathaway Manufacturing Company)合并后才有了后来举世皆知的那个名字。合并之后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很是红火,营收数百万美元,拥有1.2万员工和15家工厂。巴菲特对伯克希尔的投资开始于1962年。虽然巴菲特合伙公司颇为成功,但是1969年,巴菲特还是决定将其解散,专注于伯克希尔的发展。他走出了纺织业的领域,开始收购媒体(《华盛顿邮报》)、石油(埃克森美孚)和保险(GEICO)等各种不同的资产和企业。
到了15岁那年,巴菲特就已经积攒了2000美元,他用这笔钱在内布拉斯加买了一片40英亩的农场。他雇了一位农夫为自己工作,用农场赚到的钱补贴大学学费。巴菲特先是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获理学士学位,之后就向哈佛商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在哈佛吃了闭门羹后,巴菲特走进了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大门,1951年经济学硕士毕业。正是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巴菲特成为了传奇投资人格兰厄姆(Benjamin Graham)的门徒。
近年当中,巴菲特一再扮演重大交易资金提供者或者促成者的角色。在大衰退期间,巴菲特为若干家遭受严重金融灾难的企业提供了投资或借款。十年之后的今天,当初这些交易的斩获纷纷浮出水面,令人瞠目:
在为格兰厄姆工作前,巴菲特的职业是投资推销员。巴菲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只有自己推荐给客户的股票贬值,让客户亏钱的时候例外。为了尽量避免与客户之间的这种尴尬和不快,巴菲特建立了一家合伙公司,只与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合作。这一合伙有许多非常独特的规则:巴菲特自己开始只投资100美元,之后以他应该获得的管理费进行不断的再投资,这样他所持有的股份就将不断增加;如果合伙获得了4%以上的例如,巴菲特将拿走一半,而如果合伙遭受了损失,巴菲特将赔偿四分之一;投资的追加和撤出只能在每年12月31日进行,合伙人对投资没有发言权。
3、巴菲特之道
1、巴菲特其人
由于巴菲特谦逊而低调的行事,《福布斯》一开始都没有注意到他,没有将他纳入那著名的美国富豪榜单,而当他们1985年将巴菲特列入时,后者已经是一位亿万富翁了。伯克希尔早期的投资者们能够以275美元的价格购入其股票,而后者的价格到2014年已经涨到了20万美元,2018年初已经超过了30万美元。
实用主义和周密的谨慎确实是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品牌的核心成分。尽管严格说来,巴菲特或许不能算是个彻底的价值型投资者,但他确实具有发现好交易的天赋,而且他还为自己确立了严格的行为规范,这些不仅仅是帮助伯克希尔成为了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优秀投资公司,更帮助它避开了一些潜在的重大损失。
硕士毕业后,巴菲特回到了奥马哈,同时开始学习演讲。同时,他也开始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奥马哈分校教授投资课程。1954年,巴菲特带着新婚妻子苏珊(Susan)和女儿迁到了纽约,在那里为导师格兰厄姆工作。
——富国银行股价较之2009年低点上涨了7倍还多,而伯克希尔在大衰退当中购入了该公司近1.2亿股股票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
——美国银行每年向伯克希尔支付3亿美元,而后者还有以大约7美元价格购入额外股份的期权,这价格还不及当前股价的一半
点石成金
之后几年,巴菲特不断迁徙,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家奥马哈,买了一幢并不算大的房子定居下来。不过即便如此,这3.15万美元的房价还是让节俭的巴菲特有点耿耿于怀,所以,他将这个购房决定自嘲为“巴菲特的愚行”。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计划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他在一封公开信中宣布,大部分捐赠将流向盖茨夫妇(Bill and Melinda Gates)的基金会,截至2014年,后者已经得到了1.85亿股伯克希尔股票,价值约283亿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最著名的子公司如GEICO、DQ冰雪皇后、利捷航空、本杰明摩尔、鲜果布衣等都是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而此外,他们持有控股股份的企业还有很多。
对于巴菲特而言,价值型投资意味着非常样的纪律。在股东信、投资出版物和媒体上,巴菲特曾经提出过许多简明扼要的原则。其中一些最主要者可以总结为“决不能赔钱”,以及“以普通的价格买进一家不错的公司要远胜以不错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的公司” 。当然,巴菲特偶尔也会突破自己的规则,而这正说明,对他而言,最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正是——投资必须讲求实效,不能固步自封。
——高盛每年向伯克希尔派发5亿美元股息,而高盛若要购回这些股票,还需要再支付5亿美元红利
个人角度,巴菲特已经许诺要逐步捐出自己持有的伯克希尔股份的99%。巴菲特和其过世前妻苏珊所持有的伯克希尔股份当然有不少会流向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但是巴菲特宣布过,大部分财富还是将捐给盖茨夫妇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15岁就置业
2006年接受名记查理·罗斯(Charlie Rose)采访时说,“我不相信财富世袭的理念”。在巴菲特看来,那些巨额财富的继承人不过是“幸运精子俱乐部的成员”,他信奉的自由主义政治理念让他做出了不将财产留给后人的决定。巴菲特还支持征收遗产税,以及对资本整体课以重税的理念。
尽管巴菲特已经87岁高龄,但是在思考伯克希尔的未来时,他依然保持着非常长期的眼光。在2014年的股东信当中,他勾勒出了自己的未来50年蓝图,谈到了一系列话题,从为什么投资者不该举债买进伯克希尔股票,到他对流动性和投资银行家的看法等等。巴菲特开宗明义地说,伯克希尔过去50年的成长速度(市值增长1800000%!) 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指望未来依然如此是不现实的。他还指出,大约只要10年的时间,公司的利润再投资就将难以再找到充足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大家与其指望股价继续上涨,还不如指望股息和回购来得现实。
截至2017年底,巴菲特的净身家已经超过了840亿美元。他的财富中最大的一块无疑是伯克希尔的股份,自从1962年开始收购该公司开始,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就已经不可分割了。在过去55年岁月里,伯克希尔已经从一家纺织公司成长为一家跨国企业集团,还在保险、食品及饮料、银行、航空等领域拥有可观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