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中做成了很多事,比如联系到餐厅可以直接免费供餐;比如联系到场地、人员、食材,几个人攒了个餐厅出来;再比如一家日供应1.5万份餐食的企业面临停工时,我在半天时间里组建了一个日供应1.5万份方便面的供应链作为“B计划”,随后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征得先复工后补手续的同意,确保每天8000人的餐食不断供等等。
但是我跟公司打了报告,疫情没有结束之前,我还是会将精力投入在服务一线医护人员上,因为他们还需要我。
3月11日下午,汪勇义务开车为医护人员运送物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连续发了3天,终于有人回复我愿意加入。这支志愿车队最后稳定在6个人,但即便如此也不是长久之计。
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我希望把自己身上的光环转变为更多公益力量。
我现在是顺丰速运硚口分公司经理,分管4个快递网点,手下有200号人。
媒体对我的事做了一些报道,我也主动联系媒体,目的是对接医疗物资的捐赠。
正月初一,我接送了30多人。
因为近距离接触医护人员,我不能回家了。
但在大家的转发帮助下,我很快就和企业联系上了。随后,金银潭医院周边投放了近千台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这样10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全部解决了。
在这些平民英雄中,有一位格外令人敬佩——
5点半出门后,我给她打了个电话,说我准备来接你了。
未来一年,我们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为1000户有需要的老人提供这样的公益扶持。
“有事找勇哥,肯定能解决。”这也是我从第一天出车到现在最大的收获,我们是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朋友。
抗击疫情连轴转,下班回家却无车可坐,想想就很心疼。
“大家都不去,要不我去吧”
他们吃上了一口热饭,我很欣慰。但我也清楚,个人能力有限,如果只靠自己,这件事做不了多久。
我的心开始怦怦跳,像有一只小鹿乱撞:大家都不去,要不我去吧?
因为人和人之间有了信任,才会提一些很细微的要求。
第二轮是日常衣物的需求:天冷了,医护人员没有羽绒背心、羽绒服和秋衣秋裤。
大年三十晚上玩手机,看到有人发二维码,名为“东西湖区用车需求群”。附文说:如果您是医护人员,加这个群,有可能有人开车送您;如果您有车在该区域,愿意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也请加这个群。
第四轮是眼镜腿断了、手机屏碎了这些。
一个快递小哥,对接共享单车企业,听起来很不切合实际。
经历了思想斗争,我决定出车。
所以我想联系共享单车企业提供服务。
回头看60多天来我所做的一些事,最让我自豪的,是解决了疫情初期医护人员的上下班难题,为他们争取多一点睡眠时间。
我接受别人的善意,然后传递给需要的人,再想办法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我做的是资源整合,只是个组局者。
从今天起,本报“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专栏连续报道逆行者战“疫”故事,记录武汉保卫战中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
行的问题解决之后,接着是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