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周前,第5团3营在贝里琉岛登陆时有1000人。而现在,全营三个步枪连满打满算只剩下700名战斗人员,余者非死即伤。
我们的目标就在1000码外,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水道。海军舰炮和陆战队飞机正在对那里狂轰滥炸,声势相当威猛。“密苏里”号战列舰、“丹佛”号和“哥伦布”号重巡洋舰不计成本地把16英寸和14英寸口径炮弹砸过去,一大团一大团的浓烟和灰尘把那座小岛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
那天上午,在我身边乱窜的机枪和步枪子弹是我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的最猛烈的一次。很幸运有坦克为我们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好几次危难之时,可爱的坦克都如同神兵天降,否则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守住阵地。要知道,那上面还有不少日军碉堡和洞穴没清理干净。
岛上的日军几乎没有还击。这个短暂的抵抗空白是好事,因为我们坐的这些登陆车慢得要死,要花6分钟才能涉水登上纳格希布斯岛滩头。我一边想一边摆弄手里那挺倔强的机枪,再抬头时,登陆车上的其他人已经上岸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很高兴能得到这么多的火力支援,师里也派出了13辆两栖坦克为我们开路,这也很鼓舞士气。不过我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我们还需要再多一些的帮助。
霍尔丹上尉这当口跑过来,看到我摆弄“汤姆逊”就说:“麦克,你这家伙最好省着点。这里的任务完成前,,手里的每一发子弹都会有用的。”
9月28日(登陆日后第13天)拂晓,我们披挂整齐集结在一条狭窄的沙滩上。这里位于贝里琉岛最北端,30辆履带登陆车在等着我们。
9时整,沿纳格希布斯岛海滩进行的摧毁性火力准备告一段落。装备了75毫米口径火炮和两挺50毫米口径机枪的两栖坦克一马当先冲出去,随后登陆车也发动了引擎,就像一只只巨大的海龟,慢慢地驶入海水中。
在上岸的最初一个小时里,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我突然发现地上扔着一支状态良好的“汤姆逊”冲锋枪,旁边还有一百多发子弹。这支枪静静地躺在一块岩石后面,我一时想不明白它是怎么跑到那里去的。后来有人告诉我,枪可能是汤姆·里格尼军士的。军士早些时候在那片区域牺牲了。
“快去把日本人杀光,军士!”车长重新钻进坦克。
《浴血太平洋——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瓜岛战役亲历记》(作者:斯朗麦克埃内里,译者:季我努 ),一部由最后的战争亲历者、海军陆战队老队员、九十多岁美国陆战队老兵吉姆麦克埃内里口述,由曾获普利策新闻提名奖的军事历史学家比尔斯朗执笔的珍贵回忆录。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被军史专家们称为“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在二战中的重要程度及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作者根据战争亲历者——海军陆战队员吉姆的口述实录,把我们带回了当时的瓜岛战役的现场,用生动的叙述,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战争历史画面。本篇作者讲述了贝里琉岛登陆第13天的战斗经过。在密集的海空火力和两栖坦克的支持下,陆战队员利用“巴祖卡”和火焰喷射器顺利的摧毁了日军堡垒。在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一支“汤姆逊”冲锋枪并利用它和战友们成功的解救了一辆遭二、三十名日军围困的坦克。本文接上一篇《喷灯和螺丝钻战术:贝里琉岛战役结束时,10900守岛日军仅余30人》
“我在那边都看到了,谢谢你们的帮忙。你的‘汤姆逊’是不是快没子弹了?”
幸运的是,那群日本兵太专注于对付坦克了,根本没注意到我们的出现。我在距他们30英尺远的地方用冲锋枪打了个长点射,梅斯、莱登和其他人也纷纷开火。日本人的尸体像苍蝇一样从坦克上掉落下来。
战前,我在新河接受过使用“汤姆逊”冲锋枪的训练,但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摸过。看到这支枪摆在面前我激动不已。用“汤姆逊”应付眼前的情形再合适不过了。虽然我的M-1也是件不错的武器,不过一支弹药充足的“汤姆逊”在手,我独自一人就可以担当起一支火力小组的角色。问题是,我的弹药并不充足,那一百来发子弹根本不禁用。不过有总比没有强。
我回过身,看到身边聚拢了斯特林·梅斯、比尔·莱登还有其他两三个陆战队员,于是在震耳欲聋的枪声中对他们喊:
又几声参差不齐的枪响过后,我们与解救出来的坦克告别,身后躺着一地小日本的尸体。
不过,我们这些步兵有时候也能伸手拉一把遇难的坦克。比如我刚捡到那支“汤姆逊”不久,就看到前面有一辆坦克被二三十个日本兵团团围住,坦克遇到麻烦了。
如果没有经历过贝里琉岛登陆的炮火袭击,很难想象会有什么生物能在这样的轰炸中存活下来。但那时候,大多数日本人在比这规模更大的火力招呼下也毫发无伤地挺过来了。
“是呀,实际上已经没有了。”
军官团系国内军事历史名家、青年学者集群,以普及中国近代史知识为己任。
走出没多远,另一辆坦克开过来停在我们身边,车长探出头来朝我微笑。
我操着登陆车车头右侧的一挺50毫米口径的机枪,却发现它出了点故障,射击总不顺畅,每打几发子弹就得拉动一下枪栓。我怀疑这东西到底顶不顶用。不过聊胜于无,我还是操着它没有撒手。
作为排里的尖兵,我的职责之一是与侧翼友军保持联系。我们的左翼除了大海什么也没有,所以只需留意右翼就可以了,那里是1排的责任区。我的位置,应该保持在1排和3排之间。
此时此刻,只有上帝知道这一天结束前我们会有多少人牺牲、受伤。不过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
“喏,给你。我带了不少,自己用不完。”他从坦克里掏出一盒盒45毫米口径子弹递给我。我捧在手里羡慕得直流口水,这得有多少呀,足够我把纳格希布斯岛上的每一个日本兵打死两三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