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烈焰传奇网页私服塔,城(2)

  • 还有闻名遐迩的珠江夜游。2016年,为振兴粤剧,传承岭南文化,广州塔依托下属广州城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着力盘活亚运遗产,打造出“粤剧红船”。让人在饱览珠江夜景之余,还能欣赏粤剧、体验岭南风情。为《财富》全球论坛而打造的广州塔财富码头,2018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为未来全力开拓广州塔·珠江游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陈强说,集团将继续实现“广州塔+珠江游”这两个广州城市旅游名片有机结合,积极创建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国家5A旅游景区,与此同时,还准备在珠江红船的基础上,再新建造两艘新游船,一艘是纯电动游船,另一艘是仿古游船,深耕“珠江游”。

    广州塔的“新征程”:

    广州塔不再是一座冰冷的高塔,它是充满人情味的“小蛮腰”,也是令人仰望的精神高地。

    广州塔的“经济学”:

    广州塔是广州地标景区、中国第一高塔,“游广州、必游广州塔”早已深入人心。但大量游客前来排队等候,游玩体验也有所下降。为此,广州塔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在2017年10月15日实行分时段观光。这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实行分时段观光的高塔景区。

    珠江大潮涌,奋进正当时。过去十年,与广州共同成长的广州塔,在增强经营创新能力上练内功,在对接商、旅、文资源上做文章,在打响广州城市品牌中谋发展。十年砥砺谱华章,不忘初心再起航。未来十年,广州塔还要抓住粤港澳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继续向世界彰显广州智慧、中国智慧,在新的时代引领下再创辉煌。

    这座广州新地标的诞生,也是全球寻找答案的结果。当时,来自全球13家设计单位(联合体)递交了参赛方案。最终,荷兰IBA事务所设计师马克·海默尔和芭芭拉·库伊特夫妇的方案——广州新气象成功获选,建造者们克服了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将一万多个倾斜且大小规格不同的钢构件,精确地组合成这座挺拔高耸的经典建筑,广州新地标的形象由此诞生。高、扭、斜、偏、镂空、柔……都是广州塔结构的特点,可以说,塔身是没有一处平整规则的构件,因此,广州塔也被人称作“前所未有的建筑”。

    今天的广州塔,不仅是国际高端会议的重要选择,它还跻身于好莱坞大片,成为广州面向全球观众的代言人。由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世界高塔发展报告(2019)》显示,在世界高塔知名度排名中,广州塔名列第10,也是中国最知名的高塔。广州塔之一作为电影取景点所拍摄的电影部数,仅次于帝国大厦、埃菲尔铁塔、联邦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不只是建筑,更是一个现代公司先进的管理体系

    就在距离国庆节不到一周的9月25日晚,500架无人机从海心沙东广场腾空,光影变幻中,与身披国旗的广州塔互动,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州绽放出的“老城市新活力”,这样的灯光秀,已经成为广州“夜经济”的标识。在这当中,广州塔从未缺席。

    如果说广州塔自身的经营只是一笔“小账”,还属于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和企业的生存智慧。那么,广州塔和广州城的互动,则站在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大平台上,展现出塑造“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地标形象和城市形象,也向世界发出广州声音。这,才是这座城市地标更深远的价值。

    广州被称作千年商都,重商传统一贯千年,这样的世界观,也折射在600米高的广州塔上。自诞生起,广州塔就坚持市场化运作。环顾世界,地标塔的经营都是难题。而对刚刚征服极限工程挑战的广州塔来说,它的商业考验更为特殊——广州塔实在太受欢迎了。

    广州塔的诞生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个从建设到经营都凝聚着中国智慧的城市“最高点”,换上新装向祖国表白,如同一名追梦者,广州塔也以十年砥砺谱写出的新华章,迈向新征程。

    作为羊城夜空最闪亮的招牌,广州塔利用外部塔身灯光搭建城市与市民“对话”的互动平台,成为“中国最高”的正能量传递者。

    新举措之下,数字会说话。陈强介绍,广州塔建成9年来,游客持续9年稳步递增,2015年扭亏为盈,2017年客流量首次突破200万;2018年,广州塔共接待登塔游客230万人次,2019年预测客流量突破250万。

    在陈强看来,高塔对于城市而言有着独特的定位,首先源于建筑本身。作为一座集高水平建设技术和管理技术与一身的建筑,高塔可以展现出城市建筑从建设技术到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广州塔,正是这样一座汇聚着中国智慧的高塔:唯美到极致的“纤纤细腰”背后,是复杂的结构稳定性设计和高精度计算;600米高塔,顶部摇摆幅度仅为1.2米;“筋骨”由5万多吨厚钢板焊接而成,从塔顶到塔底,任一个水平剖面,重心都是不重合的……在广州塔的引领下,广州新中轴的建筑技术水平已达世界一流,广州塔工程关键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就是明证。

    广州塔诞生于21世纪初广州城市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间格局调整。城市空间格局之变,也意味着城市经济结构之变。当时,广州市委市政府考虑打造一条新的城市发展轴线,提出了“城市新中轴线”的概念。有了新轴线,就需要一个制高点,经过慎重的选择,广州决定在珠江景观轴和城市新中轴线的交汇处,建造广州塔。“广州新中轴线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7年天河体育中心的落成;20世纪90年代末,珠江新城一带被重新规划,确定以一条中轴线打造商务区;到2001年,包括珠江新城在内的整个片区规划趋于稳定。”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强介绍。

    1968年86.51米(广州宾馆)、1976年114.05米(白云宾馆)、1997年391.10米(中信大厦)、2010年600米(广州塔)……天际线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70年来广州发展重心的迁移和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崛起。

    广州塔“小蛮腰”的美丽,不仅作为地标性建筑物的存在,同时亮灯传递着城市的温暖。每晚10:52到11:00,广州塔都会亮起“晚安”的问候语,给在外奔波劳累一天的夜行者无比安慰。高考正酣时,广州塔便亮灯打出“加油,少年”,为广州考生们打气。广州球队参与亚冠比赛,广州塔化身球迷,亮灯打出“未赢够”,为这座城市喊出最热情的加油口号。

    从北起越秀山镇海楼,经过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南至海珠广场的广州传统中轴线,到北起燕岭公园,横贯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南至广州塔的新中轴线,城市的两条中轴线,犹如飞舞在母亲河珠江之畔的飘带,展示出广州空间格局、经济结构之变,也成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70年见证。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