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限定场景」包括了矿区、港口、园区等,遵循既定的商业化落线,覆盖了包括泊车、物流配送、街道清扫等场景。如今年获得了 9.4 亿美金 B 轮融资的硅谷创业公司 Nuro,业务目标主要是开发配送无人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除此之外,国内已经有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开始在这个领域跑马圈地,以期获得更多的早鸟红利。比如驭势科技、智行者、西井科技、菜鸟、嬴彻科技、智加科技、图森未来等。
Nuro 自动驾驶物流概念车 | 官方供图
所以,人工智能领域可能提前进入了缺钱与需要钱的对立矛盾中。特别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技术竞争甚至已经演变为资本竞争。今年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车企代替风投成了众多初创公司的「金主」。譬如大众入股 Argo.ai,成了和福特平起平坐的股东;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不仅为 Waymo 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同时也成了文远知行的 A 轮投资人。而正是拥有持续融资烧钱的能力,Nuro、Aurora 这些公司才避免了和 Drive.ai 落得同样的下场。
在吆喝了这么多年之后,自动驾驶的热度终于降了下来。
这只是开始。随着整个行业对自动驾驶的态度从「盲目追捧」到「回归理性」,未来流向这个新兴产业的资本只会变得更为谨慎。
自动驾驶领域全栈软件解决方案的几家知名公司 | 极客公园制图有一点是确定的:自动驾驶行业已经度过了激情狂热的时期。几乎涉足该领域的公司在持久战中都逐渐变得理性,变得有耐心了。通常大家也都不再盲目追求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而是稍微退后几步,在服务模式或者商业化能力上进行创新。
而如果刨去资本的影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 2019 年发展趋于平稳,小规模的淘汰赛之后,无论是主机厂、供应商还是科技公司,几乎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资本寒冬的余孽
资本市场缺钱不假,而为了解决融资不够的问题,只能通过赚快钱来凑,有些初创公司甚至与投资人达成一致,走起了「以副业养主业」的路子。而因为变现周期长,资本寒冬中的独角兽同样过得战战兢兢。之前就有消息称,商汤科技今年在营收和项目落地抓得很紧,以致于内部不时出现反对声音,认为「不应该过分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对公司长期价值的挖掘。」
极客公园(ID: Geekpark)认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应该是 robo-taxi 网约车服务。通过 ADAS 实现阶段性迭代的方向可能要经历一个革命性的过程。目前业界对「全自动驾驶」实现的时间点普遍的共识是,至少要到 2030 年。
2019 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盯上了「限定场景」的生意,这也成了企业与资本市场「讲故事」的一个新方向。
回顾 2019 年,资本市场的冷静和克制使得整个自动驾驶行业进入缓慢发展的周期,各家似乎都在蛰伏过冬,以期保存精力在合适的机会复出。有一些公司甚至开始被迫在其他产品方向上寻找机会,希望通过「用副业养主业」的方式提升竞争力。对主机厂而言,2020 年可能面临着兑现「量产 L3 级自动驾驶汽车」承诺的压力。但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可能这个时间点还会被继续往后延。因为即便技术成熟,对应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会影响量产车落地。
所以,2020 只是自动驾驶下一个十年的开始。
相互抱团可以减小合作方的资金压力,对初创公司而言又能获得巨头 OEM 的大量客户资源。宝马、Mobileye、Intel 已经提供了先例,大众福特 Argo AI 紧随其后。这样的联盟形式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