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战国烈焰sf发布网时期齐国军事家](3)

  • 孙膑

    孙膑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这一次魏军有一定的准备,兵力也较多较强,而且是主动迎击齐军,来势凶猛。于是,他决定改变战术,以计胜之。他对田忌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上也说,被利诱而深入百里,去追击敌军,必丧失大将;追击50里,势必折损—半士兵。我们就要在这上面想办法。”田忌问道:“如何因势利导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道:“彼三晋(这里专指魏)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我军便将计就计,主动引兵东撤,装作惧怕魏军的样子,设法诱其中计。”田忌又问:“依军师之计,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孙膑说道:“我们不妨在退兵途中,第一天造10万人做饭用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为3万人。魏军追兵见我军锅灶逐日减少,一定认为齐军怯战,逃亡过半,从而助长其骄傲轻敌的思想,诱其拚命猛追,其力必疲,然后再以计取之。”田忌听罢大喜,决定依计而行。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相传他早年曾经与庞涓一道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魏王的信任,可他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便阴谋派人把孙膑骗来。孙膑到了之后,庞涓越发害怕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更加嫉恨他,于是蓄意用计陷害孙膑,假借法令砍去他的膝盖骨,并在额头刺字。孙膑也因此得名。庞涓的目的是想把孙膑埋没起来,让世上再没有同他竞争的对手。不久,有位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与之相见,说动齐使。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奇才,便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了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把他奉为上宾以客礼相待。

    孙膑

    壮志不泯/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再说庞涓见齐军攻打平陵连遭败绩,认为齐兵并无多强的战斗力,根本没把齐军放在眼里,于是集中兵力进一步猛攻邯郸,想一举攻下邯郸。在激烈的鏖战中,魏军损失惨重。庞涓竭尽全力,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于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就在庞涓陶醉于胜利之时,魏惠王派人告急,说齐军以轻锐之师进逼大梁,命庞涓火速班师自救。大梁乃魏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关乎魏之存亡。庞涓刚刚拿下邯郸正在得意忘形,忽闻齐军兵临大梁,真是又气又急,顾不得休整军队,更顾不得将士们的疲惫和损伤,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梁。

    上:“庞涓死在此树之下。”然后命令齐军善射者一万人,手执强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说:“夜里见到火光亮起来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夜晚来到大树下,见白色木头上写了字,钻火照看,还没来得及读完树上的字,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无法相顾。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计策,已经智穷兵败。但他还不服气,在自刎之前慨叹:“遂成竖子之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军乘胜攻击,全歼10万魏军,俘虏了魏国,凯旋而归(参见马陵之战)。孙膑也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天下。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孙膑兵法》总体上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孙膑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这些都受到中外学者的赞赏和重视。

    孙膑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