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认定“蒋诚同志曾在朝鲜战场立过功,复员回到地方,不管干什么工作,他从不居功骄傲,总是谦虚谨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党工作,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同意蒋诚同志从一九八八年九月起,为蚕桑站正式工人,按全民职工对待,工资定为80元。”
英雄老去,传奇仍在。
1952年11月1日,蒋诚所在的12军开始投入上甘岭战役。彼时,在上甘岭负责第一阶段战斗的志愿军第15军45师,已在短短半个月的血战中拼光了5600余人。蒋诚与战友们,就是在如此残酷的战况下冲上火线。
彼时,上甘岭537.7高地已陷入最危急境地,该高地4个连日血战后,仅剩24人退守七号坑道,并且连续11天断水断粮。
1952年10月,入党4个月后,蒋诚迎来了永生难忘的上甘岭战役,也正是在这场震惊世界战争史的残酷战役中,他获得了一个中国军人的至高荣誉。
如今的他口齿不再清晰。只是,说起曾经的戎马倥惚,他的眼神依旧会霎时闪亮。
从1952年上甘岭战役立下一等功,到1988年“落实政策”成为“全民职工”,时间流淌了整整36年。
士兵档案显示,蒋诚退伍时带回家乡的只有5样物品:便衣一套、鞋袜各一双、毛巾一条、肥皂一条、布票16尺。
记者辗转找到的蒋诚士兵档案显示,入朝不足1年,蒋诚便在“一九五二年六月于朝鲜金城由张云介绍入党”。
蒋诚话极少,一旦他开口,那就必定是一个唾沫一个钉,大家闻言又笃定地放下锄头捡起了钢钎。
“我们就晓得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不晓得他立过那么大的战功!”蒋诚64岁的亲侄儿蒋仁先,对于伯伯曾经辉煌的历史,也是一无所知。
64年前,他退伍复员回到偏远的家乡,以普通退伍军人身份参与地方建设。
回头查看投送地址,写着“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巧的是,当时的合川,恰恰既有隆兴乡也有兴隆乡;更巧的是,王爵英恰恰又是蒋启鹏多年前的老师。
这段跨越了时空、跨越了生死、跨越了荣辱得失的对话,发生在7月3日。对话的主角叫蒋诚,一位说话都不利索的91岁老人,现居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用鲜血和无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事实上,蒋明辉兄妹五人,除他自己当年因为招工拥有城市户口外,其余兄妹至今仍是农村户口,包括后来退伍回乡的大哥蒋仁君。
对原合川县而言,这是一份珍贵史料。但王爵英发现,这份《喜报》“备考”一栏,被注明“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往事并不如烟,即便是相隔半个多世纪,从这份早已泛黄的立功受奖说明字里行间中,仍能感受到那场战事的惨烈。
1954年12月,蒋诚因贡献突出,再获三等功。
“8年后,爸爸把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当年修路的钱,是他以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的款。”看着父亲严肃而又闪避的眼神,蒋明辉心头一沉,直愣愣地问了一句,“贷了有多少钱?”
退伍返乡当农民
属于蒋诚的被尘封了三十六年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复印件)。
“老爷子这么些年对村里贡献不少,年纪虽老但威望极高,经他劝导的村民,全部都同意流转土地。”广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元蛟说,在蒋诚神智尚清时,村里棘手的村民矛盾,只要蒋诚出马,基本都可以调解。
31年前,因为地方志的修撰整理史料,当年的“立功喜报”重见天日,他也因此成为“全民职工”。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份立功受奖说明里还详细地记载了一项在整个人民军队战史上都堪称奇迹的辉煌战果:“以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等史料记载,1951年4月22日至1951年11月,蒋诚所在的12军先后参与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等大小战斗400余次,并重创土耳其旅。
第一件大事,是一份阴差阳错尘封了36年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因素被发现。
那一年,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负责修撰《合川县志》,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蒋诚负责的是铺夯石工作。在“不顾疲劳、埋头工作”的钻研下,他从每天铺不了合乎要求的5平方米,激增到每日保质保量铺设12平方米,而这是“两个人一整天的工作定额”。
“我小时候最喜欢问爸爸打仗的事,他每次都是叹气,随便说几句就低头不作声了。”蒋诚的三子蒋明辉回忆,父亲年轻时一般不主动提及那场战争,反而是在神智、口齿都不太清的最近半年,会经常唠叨大家都听不懂的战场情况。
传承
“爸爸性格好,话很少,总是沉默,不与人争。”蒋明辉幼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像山一般沉默,没有任何人想到,他曾是共和国的一等功臣。
“就是不停打、打、打!要消灭所有敌人!”从蒋诚勉强可辨的话语里不难发现,“消灭所有敌人”六字,贯穿了他所有的朝鲜战场记忆。
很快,工钱来了,甚至连每天的工分标准也没降低。修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直至完工。
“我是他弟弟,但我真的不知道,他居然有歼敌四百多人的战绩,要不是亲眼看到这些档案记录,我都不敢相信。”年届80岁的蒋启鹏看着泛黄的档案,感慨万千。
直至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在一系列巧合下被发现,他的功绩才大白于天下。他因落实政策获得“全民职工”待遇之日,却是年逾60之时。
“几十年了,没人知道你是上甘岭战役的英雄,遗憾吗?”
白发、秃顶、满脸老年斑,喘着粗气的他即便拄着拐杖,挪动小碎步都会全身颤抖,这就是现在的蒋诚。
“会不会误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从而导致‘查无此人’?”王爵英主动联系上蒋启鹏,并与相关单位核实。
复员返乡后的数十年间,蒋诚把自己的蚕桑技术传遍了十里八乡,经常一出门传授技术就是四五天不回家,这也使得他连前妻去世都没见上最后一面。
复员退伍后,整整36年,他没向任何一级组织透露过自己堪称传奇的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哪怕是正常安排工作的请求,只是以一个农民的身份默默劳作,甚至个人举债修路,为儿子留下一笔“巨债”。
此役毕,蒋诚被授予一等功,通令嘉奖。
1988年,埋首乡野36年的一等功臣蒋诚,毫无征兆地迎来了两件大事。
1983年冬,当地决定修建隆兴乡到永兴乡的道路,自认有些修建技术的蒋诚,居然抛下蚕桑技术员的活不干了,主动请缨牵头修路。
事后,烈焰sf发布网,蒋明辉还是靠着真情感动了女友,两人最终喜结连理。但是,因为没了房子,婚后的小两口只有住进了女方家中。
“爸爸话少,但跟我们几兄妹说话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蒋明辉继承了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更继承了父亲低调踏实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