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烈焰私服瑞 简历(2)

  • 董存瑞下面有个二弟,4岁时得病没钱治死掉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生于1941年。她在隆化存瑞中学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怀来县,先后在工厂和机关工作。1960年,她作为优秀民兵代表,参加了国家民兵大会,受到罗瑞卿总参谋长的表彰。1978年,她调到国家民政部工作,在优抚和信访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8个年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6年退休后,和老伴在北京生活。几十年来,董存梅无愧于英雄妹妹的身份,传播存瑞精神,支持希望工程,留下不少佳话。

    电影《董存瑞》(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时长100分钟黑白电影,由张良扮演董存瑞;22集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2009年),由王宝强饰演董存瑞。

    一个革命同志,他做事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不是为了被人奖励,而是为了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

    董存瑞 - 个人荣誉

    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获得“抗日小英雄”称号。

    董存瑞的妻子卢长岭,比董存瑞大3岁。旧社会的时候早婚现象普遍,十五六岁男孩娶媳妇的事儿很常见。董存瑞在1944年结婚后,并未沉浸在小日里,而是积极地参加抗日活动。温顺贤惠的卢长岭没有拉丈夫的后腿,她支持董存瑞参加民兵基干队与日伪军斗争,支持他参加八路军去干大事。董存瑞执行任务时顺便回家探望,分别时她与董存瑞抱头痛哭,从此两人再没有相见。董存瑞在部队打仗,卢长岭在家里劳动、照顾老人。董存瑞牺牲后,卢长岭为丈夫守孝3年,在董家老人再三劝说下改了嫁。改嫁后生了一个女孩,不久她不幸生病去世了。 

    董存瑞的事迹与阿拉伯的自杀人体炸弹根本不同,董存瑞自己托起炸药包炸碉堡是迫于战斗紧急以及缺少托起炸药包的支架,战斗对象是对方军事目标;伊斯兰极端分子则是以平民或者其他目标,两者截然不同。   

    董存瑞 - 人物名言

    为了党的事业,我一定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除掉思想上的缺点,不怕艰苦困难,不怕流血牺牲,革命到底!

    董存瑞 - 家庭成员

    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生于1900年,董存瑞参军后,有一次他听说部队驻在赤城县二炮村,就和儿子也当兵的耿世昌搭伴前去看望,但赶到地方,部队已开拔了。又有一次,他听说部队驻在延庆县佛峪口,便再次赶去,谁知又扑了空。两探儿子,可见其思念之深。董存瑞执行任务时顺便探家,不巧他又没在家。1948年9月,董全忠得知儿子董存瑞牺牲的消息,禁不住泪水涟涟。

    董家的第三代现在已经成长起来。董存金的子女董继先、董继英、董继红、董继华均已参加工作,其中董继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隆化存瑞中学担任英语老师。董存梅的子女艾芳秋、艾东东在北京从事公安工作。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

    董存瑞 - 人物影响

    根据董存瑞的事迹有很多艺术创作,有以董存瑞命名的电影、歌曲、儿歌、及学校、幼儿园。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新中国成立后,董全忠作为英雄的父亲,受到了尊敬和爱戴。他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参加过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他几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曾连续当选省、县人民代表,出曾被聘为省、县政协委员;他多次来隆化,参加纪念董存瑞的活动,曾被聘为存瑞中学名誉校长。在家乡,他更是不断地接待参观者和来访者,无数次地宣讲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他一直保持着普通农民的质朴,勤勤恳恳地劳动,晚年县里安置他到县城居住。1991年,92岁的董全忠老人与世长辞。 

    董存瑞 - 成长经历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董存瑞 - 人物争议

    1955年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并根据当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司令的回忆录等几本著作证实炸碉堡的真实性。

    董存瑞 - 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始建,后几次扩建,现占地7.1万平方米。陵园是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仿古建筑。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坐北面南依次为大门、牌楼、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和董存瑞墓。大门中间横额上是肖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牌楼两侧是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以及董存瑞烈士和革命烈士两座纪念馆。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董存瑞 - 董存瑞纪念馆 董存瑞纪念馆位于吉林省 延吉市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营区,与营门、存瑞广场、董存瑞塑像形成一体。纪念馆建筑新颖别致、雄伟壮观,既体现了英雄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又具有浓郁的延边朝鲜族建筑风格。馆内设计先进、装饰考究,花岗岩大理石地面和银灰色铝塑板装修的墙壁相映成辉,典雅庄重。纪念馆的十九层台阶和四个擎天入地的19米棱柱,寓意英雄牺牲时19岁的宝贵年华。江泽民同志题写的“董存瑞纪念馆”六个烫金大字,镶嵌在纪念馆正上方,在璀璨的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

    纪念馆于2001年5月25日奠基,2003年8月1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咱不怕死,只怕死的不够壮烈!

    董存瑞 - 人物评价

    董存瑞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

    董存瑞 - 战斗友情

    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一十三岁的董存瑞与鬼子、汉奸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给他讲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并教他唱歌、识字,引导他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还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