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与食品安烈焰最新私服全,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   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介绍,目前国内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种植。

      “在相关争论仍在继续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标识管理。”王俊平说。

    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采取强制标识的方法是恰当的,这是在社会和民众仍然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存在巨大关切和争议性认知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负责任的做法。尽管标识本身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成本问题和认知误区,但取消标识并不有助于减轻误解。相反,将有关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加以标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也能传达出政府和企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视作一种制度性背书,长远来看有利于减少或消除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排斥与害怕,进而提高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南开大学张翔博士认为,规范并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至关重要,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和销售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基础上。

      但也有专家表示,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值得警惕。生物技术理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教师王芳说,抗虫作物可能会使食物链中断,而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现所谓“超级害虫”。


      在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等生物学家看来,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

    转基因标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和食品管理问题,其实施涉及到经济、贸易、文化、科研等诸多方面。由于粮食作物全球贸易的存在,使得转基因标识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停留在一国国内层面,而且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消费者应有知情权

      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短时期内可能很难分出胜负,一些专家表示,应该充分保证群众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知情权。

    现代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一项技术在给人类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转基因技术同样如此。身处风险社会,人们需要有正确的风险观念,这有助于在衡量利弊之后作出最佳选择。但也需要培养一种社会信任。在我国,经过审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从源头上已经被确保其对人体和环境是安全的。承认这一点,是基于对我国科学共同体和监管机构的制度性信任,这种信任是社会信任的基础组成部分。公众需要意识到,任何一方都无法承诺“转基因技术绝对安全”,因此不能借由转基因标识,而质疑或否认市面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标识意味着什么

      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教授王俊平认为,化学目标物安全性的检测很明确,比如三聚氰胺,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价非常复杂。

      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

      转基因农产品离我们有多远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朱祯研究员认为,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转基因的食品将会改变人类遗传特性的担心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从长远来讲,转基因食品跟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一样,并没有产生有别于其他食品新的不可预期的问题。

    标识与安全

    在整个产业链覆盖人群中,最终面对标识的是普通消费者。目前基本上没有国家允许生产商对产品标识“非转基因”字样,所以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从产品的转基因标识中得到的信息仅为其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不倾向选择转基因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即便在超市不选购标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也难以保证其在饭店、单位食堂等地方消费时,接触到的食品都严格按照相关办法进行区分标识。

    在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上存在争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这种争论不能混淆问题的性质。人们应该意识到,标识转基因食品,和这类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关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其实在其获得许可进行生产时,理论上已经得到确保。

      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的文件中曾谨慎地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