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案最终还是结束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案中被杀的最后一个人正是此案的主审法官,杀掉无数官员的右审刑吴庸。
史料记载,官员们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门口举行仪式,什么仪式呢,穿戴整齐,抱抱老婆孩子,交待清楚谁还欠我多少债、我的私房钱藏在床底之类的后事,然后诀别而去,老婆孩子就在背后哭,除了人还是活的,和开追悼会没什么区别。
在朱元璋整肃官吏的同时,另一个大案——胡惟庸案也在进行中,这个案件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亡结束,它仍然延续着,不断有某人因为另一某人的供词被杀,何处是个头?
这样看来,汤和能够活到最后,实在是有他的道理。
谁知朱元璋听后大怒,当面斥责袁凯狡猾,不说真话,然后把他赶了出去。袁凯回家后越想越怕,下了决心装疯。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让家里人传话说自己已经疯了。
老朱,你太狠了。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现在我要杀他。
朱元璋心还是很硬的,那群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虽然到最后这几个人不免有贪污包庇的嫌疑,但是他也不管旧日情分一刀把他们杀了,不过如果没那么狠,也没有这么大的成就了。
“太子意见和我相反啊,你看谁说得对呢?”
随便 says:
追随你几十年,终于到了终点,我不能再陪你了,自己走完这条路吧。
2222222
###
客观来讲,朱朱杀人有他的理由,被杀的官员也有被杀的理由。朱朱是皇帝,皇帝看谁不爽有他的决判,放牛娃走到今天也不容易啊!
朱元璋的行为大概可以用《说唐》里秦叔宝进牢房时,衙役喊的一句话来解释:“进得牢来,先打你一百杀威棍,看你老不老实!”
明月依旧 says:
。。。。。。。。。。。。。无语了
2、我们看看历史上著名的贪污案,就会发现其实贪污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人越少越好,既安全,分的钱也多。郭桓不过是个户部侍郎,要贪污粮食怎么会和礼部、刑部、兵部、工部、吏部的人一起合作,莫非他是觉得知道他贪污的人太少,想给自己打个广告?不管怎样,郭桓也算是风光了一把,他一个小小的侍郎,其同党的数目居然打破了丞相胡惟庸保持的记录。
按说只要一调查,这个问题是不难解释的,其实即使是他派去调查的官员也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事情的缘由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没有人说。
马皇后 says:
秦始皇 says:
FF says:
他想到了带兵的汤和。
袁凯心想,去就去吧,见了朱元璋,老实的把太子的话原样说了一遍,完后叩个头,准备走人。谁知就在此时,朱元璋问他:
朱元璋 says:
毛泽东 says:
扫除腐党,实乃狠也、
“”….””
逃避 says:
朱元璋 says:
公务员 says: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畜生!老子虽然被你杀了,但老子还是比你活得长,老子进了天堂看着你在地狱里受惩罚,我日你老朱家祖宗十八代!!!
申时行 says:
1、贪污的数目应该有一定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知道当时明朝一年的收入也只有2400 多万石粮食,在朱元璋刚刚处理完胡惟庸,且已经设立了锦衣卫的情况下,郭桓不过一个侍郎,何来包天大胆敢如此妄为,贪污的数量居然赶得上明朝一年的收入?
骄兵悍将,淮西勋贵!
其实朱元璋的心思谁看不透?放不下罢了,这种情况还是范少伯处理的好,跟他合作,事成之后你卖我点人情就好。低调再低调。
好厉害的朱元璋。
e
## says:
很好
一个放牛娃能走到今天这步,必须得狠
呵呵 你灭啊
匿名 says:
官员们由于工作上的便利采取的一种变通手法,演变成了一件大案。而在大家都心知肚明且有人上书说明真相的情况下,朱元璋还接着处理此案,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朱元璋他爷爷 says:
如果你还在思考,那就先不要看我的结论。
朱元璋的感情着陆点是街头巷尾的草民,那些弱势群,感情深到歇斯底里,远远不止衣食父母那么简单。
,_|:|_, / )
曹操 says:
处罚如下: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手打一百杖充军。除此之外,连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也多有获罪者,理由是监管不力。
如果上书辩解,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同党或者包庇,这个黑锅谁背得起。
我勒个去,居然杀几十万人。
这个现象不难解释——官员们害怕。
杀一人者为贼,杀百人者为雄。
照郑士利的意思那就是:皇帝大人您也没错,大臣们也没错,当然小人我也没错,大家都没错,误会,误会啊!
张居正 says:
我想,这样的分析和评价对朱元璋来说应该是公平的。
朱元章 says:
他总能做出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旁人认为他绝不可能把涉案的所有官员都杀掉,但他真的就这样做了。
匿名 says:
这些并不是玩笑,而是真实的历史景象,在不知明日祸福这种极大的压力下,很多官员承受不住,纷纷表示自己就当白读了几十年书,情愿回家种地。
应该说朱元璋的这些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其行为主体还是正确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贪官污吏,如果我们联系朱元璋少年时候的遭遇,就更能理解他的行为。
|.|虽然这个记录并不光彩。
其实历史学家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从这些互相矛盾的资料中找到真相。这里再提供一件重要的破案工具,也是历史学上很重要的原理之一,那就是大家看史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写书人的背景,因为这也或多或少决定了该书的倾向。相信如果不是自虐,写书骂自己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吧。
应该把那老朱那一套用在当前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