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惊蛰时分,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转化成“灰犀牛”,疫情之下,环球同此凉热,不仅美股、石油和大宗商品应声而落,各行各业都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险压力测试。“灰犀牛”迎面而来,能否抓住那一对珍贵无比的“犀牛角”,考验的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敏捷与韧性。在无处躲避的风险中,全面风险管理之于银行,正如竞技场上的撑杆之于撑杆跳,应对迅猛而来的“灰犀牛”,烈焰私服发布网,我们需要一个既能承受较大压力、不易折断,还能借力反弹,助推业务前台穿越空中障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财经:为了应对频现的危机及跨界竞争等挑战,未来银行的风险管理需要做出哪些改变?需要把握的核心是什么?
作者: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银行只有适应经营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从风险管理来看,未来银行必须在两个方面做出改变。一方面,要增强科技属性。未来银行风险管理必须注入以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5G与物联网(IOT)为代表的强大科技动能,提高风险管理的质效。另一方面,要更新管理理念。作为主导现代风险管理发展方向的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力量,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于2017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融入战略和绩效》(ERM 2017)。未来银行风险管理应当引入ERM 2017,将风险管理融入到银行战略和绩效管理中。
该书还从文化、能力、实践三个层面为未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行动指南,这对商业银行乃至各类企业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近日,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未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从历史演进和核心要义两个维度,对银行经营模式、巴塞尔协议、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深度剖析,探讨了未来银行的“变与不变”,回答了未来银行风险管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未来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该书两位作者——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首席风险管理官赵志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副行长金鹏。他们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未来银行的“免疫系统”,它的基因源于“信用发现”,架构遵循ERM 2017的管理理念,活力来自于科技赋能,运行受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激励。
与此同时,银行风险管理在改变中要注意把握本质属性,银行的金融基因和监管底线不能变。作为商业银行,无论其服务客户方式是实体网点还是场景化融入,也无论其所依赖的管理技术是线下人工方式还是线上智能化,商业银行信用中介的核心本质始终不变,仍然是作为市场中的信用中介为信用两端的客户提供服务;与之相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监管要求的合规本质也不能改变。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