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号称“无敌”最新烈焰私服,最后一战却被自己人逼死

  • 在白马岭,辽国援军和宋朝打援部队隔河遭遇。辽军监军急于求战,不听主将的意见执意渡河攻击宋军,而宋军则趁辽军半渡发起攻击,辽军不敌,大败而还。

    你不是号称“无敌”吗?不是很能打吗?怎么今天却不敢与辽军交锋了?

    由于与后周有不共戴天之仇,北汉要想立国就必须打着“正统”的旗号与中原政权争斗,正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之于曹魏一样。南方的越、闽等国,尚可向中原政权称臣,保一方割据,保一时平安;但北汉不行,它只能不停地战斗。

    公元980年,辽军南下攻打雁门关。在潘、杨二人的筹划下,潘美率大军正面抵抗,而杨业则领一支军马绕到辽军背后。二人前后夹击大败辽军,杀死辽国驸马,活捉辽军统帅。

    起初,皇帝制定的作战计划执行得还算顺利。东路军的统帅曹彬,是与潘美齐名的宋朝名将,宋朝平定南方就是靠这俩人。在曹彬的指挥下,东路军一直吊着辽军主力,而中、西两路则趁机进军,攻城略地,形势一片大好。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今山西大同)之众先出。

    3

    在与潘美约好在陈家谷布置步兵强弩接应之后,杨业便率军出战了。

    在有关“杨家将”的各种小说、戏剧中,以潘美为人物原型的“潘仁美”,是坑害杨家将的罪魁祸首。这人不但不仁,更不美,说他“十恶不赦”都不为过。每一个看杨家将故事的读者,都恨不得把这个“老奸贼”撕成碎片。

    说话的不是主帅潘美,而是监军,王侁[shēn]。

    为了控制军队,赵家皇帝如前朝皇帝那样,派驻监军监督将领。这些监军虽然人望资历不及主帅,但由于是皇帝的“身边人”,因此颇受主将忌惮,常常以此干预军议。

    福祸相依,好的形势往往孕育着危机。

    出战之前,杨业哭着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潘美告别,并请求在陈家谷预先设下步兵强弩,等他转战到此的时候接应支援。

    由于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在宋军高粱河之战败北班师之后,赵光义便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继续负责河东边境对辽国的防务。而当时总督河东军务的三军主帅,是宋朝名将,潘美

    言外之意,要是王朴还活着,天下轮不到赵家人来坐。

    有感于对方不计前嫌,有感于民族大义,杨业表示愿意为新主效劳。

    6

    绝食三日后,一代名将伤重而死。

    杨业据理力争:

    王侁,是一个很有来头的人。其父王朴,是五代后周名臣,是周世宗柴荣的臂膀。这人有多牛?宋太祖赵匡胤曾说:

    ——难道你有二心

    然而造化弄人,左右杨业命运和生死的决定权,最终还是交到了潘美的手上。

    ▲ 杨业(?-986),影视剧照

    杨业在北汉为将,便意味着他将与后周,以及后来的宋朝为敌,直到双方分出高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那天黄昏,残阳如血。

    此话一出,便戳中了杨业的命门。

    说起潘美,可能有的人会感到陌生,但一说“潘仁美”,恐怕十有八九都知道。

    昔日唐朝安史之乱,监军边令诚勒令高仙芝封常青出潼关迎敌。二人不从,边令诚斩之,全军大呼“枉”。之后哥舒翰继之,不得已大哭出战。

    何况潘美的儿媳妇,是太祖赵匡胤的孙女、秦王赵德芳之女。有这层关系在,就已经很让人睡不好觉了:

    所以皇帝说的话,都是对的;皇帝的代表说的话,都是对的。老将在监军面前,只得如此。

    没了辽国援军,陷入重围的太原便成了孤儿,城破是早晚的事。最终,北汉末帝刘继元选择投降。

    两个方案,哪一个手握战场主动?哪个靠谱稳妥?久经战阵的潘美心里一定很清楚。望着杨业远去的背影,潘美深知这位跟自己共事七年的部下,此去凶多吉少。

    此次雍熙北伐,王侁作为监军随军出征。听到杨业的方案,当即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很奇葩:

    但事情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此:

    ▲ 宋朝君臣实在是被五代的武人政治给吓到了

    杨业,原名重贵,,跟后晋出帝石重贵一个名。

    杨业死后,赵光义很是悲痛,对杨业各种表彰,还赐给杨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作为抚慰。而那些杨业之死的“责任人”,主帅潘美被降职三级,监军王侁罢官,流放金州(今甘肃榆中),其他责任人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置。

    一战堪称宋辽战争史上,宋军最为酣畅淋漓的一场大胜。也是潘、杨二人军事生涯的巅峰。尤其是杨业,因为打得太猛,让契丹人都怕,以致后来一见到杨业的旌旗就跑路。

    少年时期的杨业,倜傥任侠。不好读书,却善骑射,每次出去打猎,打到的猎物总比别人多。曾有豪言壮语: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此情此景杨业似曾相识,宛若七年前,在太原城头。

    辽军统帅耶律斜轸见生俘杨业,便亲自来劝降。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公元951年,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灭了后汉。同年,割据河东的刘崇在太原称帝,其国史称北汉。

    4

    这一次北征太原,宋太宗赵光义做足了功课。考虑到历次北伐失败,皆因辽国援军搅局,这一回宋军决心好好打援。

    然而此刻,模糊的视线透过血水和夕阳,杨业发现陈家谷空空然。

    至此,杨家祖孙三代一门忠烈,为了保卫赵家人的天下征战沙场。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各种故事、剧本,被众人口口相传。一个忠君爱国的完美将领的形象,就这样家喻户晓。

    赵家皇帝待我不薄,我本想以讨贼捍边作为报答,如今反被奸臣逼迫,以致兵败,又有什么脸面苟且求生呢?

    面对老对手耶律斜轸,杨业说了:

    本该说一不二的一军主帅,军议的时候竟然一言不发,打仗的时候好不容易发言了,却被当做空气。

    当日,潘美和王侁的确如约在陈家谷布阵,等待接应杨业。然而刚等到中午,王侁便等不及了。他派人登高眺望。不知道望者看到了什么,王侁就以为杨业已经打败了辽军。

    广袤的华北平原,一如草原一般一望无际。在这种地形里,辽军骑兵的机动性被发挥到极致,前出的宋军很快粮道被断。

    由于其父杨信,是北汉的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所以从弱冠之年开始,杨业便在刘崇帐下效力。

    战后,二人都升了官。

    杨业拊膺大恸。没有援军,也就没了生还的希望。他对身边残存的将士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跟我一起死在这里,不值。快跑!活下来,把今天的事报告给皇帝!

    “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为了争功,监军王侁带着将士们纷纷离开陈家谷。身为一军主帅的潘美,“不能制”

    在友好而亲切的氛围中,赵家皇帝数次称赞杨业的勇武,并告诉他自己打算马上北征契丹,收复幽云,“恢复旧疆”。

    又是一个“不能制”。

    ▲ 宋灭北汉

    那时杨业的老板不姓,姓

    5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