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号称“无敌”最新烈焰私服,最后一战却被自己人逼死(3)

  • 按照赵光义的部署,征辽大军分东、中、西三路。东路军以曹彬为首,以十万宋军主力,声称直取幽州(今北京西南),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牵制辽军主力,为中、西两路的进军打掩护。

    这手段也算是狠辣的。

    他对潘美说,如果不这样做,则“无遗类”矣!

    已与辽军厮杀一整天的杨业,带着创痛、疲惫,和仅剩的残军,来到了陈家谷

    公元1004年,契丹入寇。杨业之子杨延昭力劝宋真宗坚决抗击,自己也率军杀入契丹境内,斩获颇多。

    ▲ 五代十国中,只有北汉在北方割据

    辽军追兵到了,夕阳之下,血色为山谷又添了几抹红。

    宋朝立国,为了避免重蹈五代的覆辙,“重文轻武”成为帝国的主旋律。对武将,即使如潘美、曹彬这样的功臣也是不放心。

    王侁与杨业,一个是皇帝派来的监军,另一个是主帅麾下的战将。王侁点杨业的名,又是讥讽杨业“畏懦”又是怀疑杨业“有他志”,实际上也是敲山震虎,做给潘美看。

    赵光义大喜,授予杨业右领军卫大将军,继续让他带兵。

    杨业没有让刘崇失望,成年后的打猎小能手在战场上骁勇异常、屡立战功,成为对抗后周和宋朝的主力战将。凭借着杨业等人死战抵抗,以及盟友辽国的援军,北汉在后周和宋数次北伐中,顽强地存活下来。杨业的名声也在两军阵前传播。北汉的国人,称他为杨无敌

    杨业一听这话,便知再争无用,谁让这“无敌”的名号,得自太原呢?

    7

    但这人有一点不好,“性刚愎”很自以为是,作为皇帝的眼线,又十分多疑。

    答案就在赵家皇帝身上。

    久慕“杨无敌”之名,在太原城下,赵光义接见了这位太原降将。

    如今在太原城头,数百年前姜维的心情,杨业亲身体验了一回。

    ▲ 宋朝的监军,最出名的一个该是童贯了

    此时的杨业,心里当作何感想呢?

    此时的潘美已年过花甲,功业什么的事小,保全晚节事大。自然不敢依仗主帅的身份跟王侁争对错。一旦监军大人将事情添油加醋报告给皇帝,纵使仗打赢了,皇帝又会怎么想呢?

    ▲ 监军逼死人,宋朝之前不是没有过

    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杨业力战,“手刃数十百人,身被数十创”,却因战马重伤,终被辽军擒住。陈家谷的宋军,果然“无遗类”

    ▲ 雁门关,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有景点

    自古以来,打仗撤退都是一个技术活。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北伐,撤退时常常能占魏军便宜,设个伏,杀对面一两个大将。但在现实中,要想从战场全身而退,真的不要太难。再加上带着百姓一起撤,那难度简直噩梦级。

    如今败局已定,赵光义痛心疾首,不得不下令让中、西两路军队放弃已占领的城市,班师回国。他特别叮嘱西路军潘美,将云、寰、应、朔四州百姓迁回关内。

    ▲ 潘仁美,人一点也不美

    这人怎么撤,西路军副帅杨业率先发言:

    但,历史上的潘美却不是这样的。

    中路军的统帅是田重进,领兵出太行山谷飞狐口,直取蔚州(今河北蔚[yù]县);西路军则夺云、寰、应、朔等州,统帅自然是潘美。杨业作为副帅,也随军出征。

    谁知道赵光义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呢?

    对此,杨家上下感念皇帝的恩德,感谢皇帝主持公道。并表示将继续为赵家的天下赴汤蹈火。

    ▲ 曹彬(931-999)

    二来,从雁门关之战后潘、杨二人升官的情况来看,潘美显然将战况如实上报,没有隐瞒杨业的战功,如何“嫉贤妒能”?

    上一次投降,那是因为国君投降在先。而今兵败被俘,绝无投降两次的道理——唯有以死明志。

    王侁等人带兵离开陈家谷,途中又听说杨业打输了。一看没功抢了,王侁立马“麾兵却走”打道回府。只留空空陈家谷,以待如血残阳。

    ▲ 杨业的方案,调动辽军向东,以便西面三个州的百姓撤离。

    2

    失去东路军压场,作为偏师的宋军中、西两路显然打不过辽军主力。

    在成为杨业的上司之前,潘美已凭借平南之功名满天下了。而在河东任上,潘美和杨业合作得也很好。

    众人却都哭着不肯走。

    ▲ 潘美(925-991)

    三来,二人因同功受赏,身为上司的潘美却偷偷给身为下级的杨业告状,这不是自打脸吗?

    “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

    按说身为一军之主,这仗怎么打理应曹彬说了算。但奇葩的事发生了:

    约好的援兵一个也没有出现,辽军的铁蹄声却在耳边轰轰回响,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按王侁的意见,杨业出了雁门关应直接北上去寰州(今山西朔州东),与辽军决战才是,不然就是“畏懦”

    怀疑一个降将的忠诚,这是对降将最大的打击。

    立功升官,这对年已56岁的潘美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对太原降将杨业来说,却十分抢眼。许多边将对此不服,史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

    潘美答应了他。

    现在你既然说我怕死,那我就只能去死,“当为诸公先”了!

    ▲ 姜维之怒,感受一下?

    更离谱的事还在后面。

    陈家谷为什么没有援兵?杨业自然是不知道其中曲折了。如今伤痕累累,身陷囹圄,杨业横了心:

    后世有人认为,“潜上谤书”构陷杨业的,正是潘美,说潘美嫉贤妒能。

    宋对辽,以步制骑,跑得没人家快,欲战抓不住人家主力,欲退又免不了被对方骚扰,军中无粮,雪上加霜。终于,岐沟关一战,十万宋军主力一战崩溃。

    公元979年,宋军再度围攻太原。

    让一个新降的将军带兵,这是对降将最大的赏赐。

    王侁笑了笑:

    三国时期蜀汉末年,姜维等人在剑阁抵挡钟会大军,不想被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当后主刘禅投降的消息传到剑阁的时候,蜀军“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整个军议过程,身为一军主帅、战场经验丰富的潘美,一言不发。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