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家系列烈焰私服发布网辅导(议论):创新技巧十法(4)

  • 2、创造新词成文句。这是从句子和词语角度来说,属于微观上的创新。它的特点,是讲究个体优势,进而影响整体,相对于全篇来说,这些创造的新词,犹如大草原中点缀的花儿,对全文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从而获得以新夺人的效果。例如,鲁迅先生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关于“道”的论述。首先解说了三种“道”,即“怒道”、“直道”和“枉道”,重点是后者,这三个词语就具有独创性,用于一段,构成比较,既严整又新颖,令人过目不忘。然后重点论述不打落水狗的原因,又创用了“唉人”、“齐观”和“纵恶”等三个新词,概括力表现力都很强,增加了语言色彩,给从以新鲜的印象和清新的感觉。

    2、引用的种类要多。这主要是说引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单一专一,如不可能都引用谚语,即使再充分,也不能写出新意来,甚至会产生累赘、单调之感。种类要多,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之中,引用的形式多彩多姿,千变万化。这样的引用互相印证,彼此配合,可以给人生气勃勃、清新自然之感。就引用形式来看,可以有很多为我所用,包括经典著作中的言论,科学上的公理和定律,尽人皆知的常识,内涵精辟的格言、警句、谚语、成语等等。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点蓄势即“退”的文字不宜过长,以免冲淡主体内容,造成反客为主之弊;二是要明确“退”的目的,它是为“进”服务的,是“进”的基础和垫托,一切从“进”出发,为“进”考虑。(冠华作文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六、中心包围,多方阐发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辨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信书本。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这段文字,采用了夸张用词的方法,它以假设起始,顺着对方的意思往下说,列举了上中下三条计策,重点是论述“下策”,构成总分格局,于是,进化论的提倡者竟成了唐伯虎,相对论的发明者竟是王羲之,发现美洲的竟为黄三太。毫无疑问,这里多处运用了夸大其词的方法,但却丝毫没有荒唐之感,反而在一笑之中领悟到了作者的真意,批判和讽刺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产生了很好的论证效果。语言的新颖活泼是显而易见的。

    2、使事实论据推陈出新。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引用要真实,不能造假,不能张冠李戴,要保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引用不实,不仅达不到引用的目的,而且会造成论证的失败。

    一、设喻明理,深入浅出

    运用设喻明理的议论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明确目的,比喻是为说理服务的,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孤立地用喻,讲究喻与理的一致性,不能成为说理的累赘,这是至关重要的。

    反弹琵琶的显著特点是一个“反”字,就是与人们的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而在实质上则是转换角度,选准角度。角度选不准,选不好,就无法进行反弹。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这段文字围绕“有志”展开议论,阐明了作为未来大学生“立志”的重要,语段只有二百来字,但引用竟达五处之多,而且,这些引用涉及多种形式,既有俗语,如第一二两处,又有领袖论断,如第三处;既有成语,如第四处,又有名人名言,如第五处。这五处引用,就达四种形式,而且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首尾和中间均有;而且有长有短,有完整引用有节录引用,变化灵活,充满生气,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激情,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新颖的。

    形象描写是议论文求新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时要注意一点,就是描写要恰如其分,要适度,一般不大量运用,不围绕一个对象运用,描写中含有浓厚的议论成分,为说理服务,只要达到了说理的目的既可。

    2、多用修辞,议论风生。修辞是专门解决语言好不好、美不美、新不新的问题,议论文要想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它比其他创新方法的运用难度要小一些,要方便简易一些。但这里强调的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互相渗透,议论风生,这样,才能形成语言优势,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柳斌杰先生《事业篇》中的第二段,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首先,连用四个设问,构成问句排比,并嵌用“象牙塔里”和“高楼深院”两个比喻,摆出浪费人生的种种表现,概括了四种不同的类型,促人深思;然后,通过两句概括的话语过渡,进入评析文字,否定在“酒色财气”和追求“金钱、财产、享乐”中浪费一生的人生观,又运用了“蛀虫”、“贼”和“奴仆”三个比喻和一个排比,最后,又通过一个“保险柜”的比喻,提出中心论点,可见,语段中共运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而又以后者为主,使语言生动形象,令人爱读。可见,这段议论语言十分精彩,主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

    倘如他的尊意,则怎么办呢?我想,这只有三条计。上策是凡有外国的事物都称之为洋鬼子,……下策是,只好将外国人名改为王羲之唐伯虎黄三太之类,例如进化论是唐伯虎提倡的,相对论是王羲之发明的,而发现美洲的则为黄三太。

    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寓理于具体感性的形象之中,使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信服由此阐述的抽象的道理。这样议论文就不再枯燥了,也没有空虚之感,我们看到的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有物有据,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具体充盈。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某一句话,也可以用于某几句话或某几个段落,还能够通篇运用。就描写角度来看,不外乎如下两种情况:

    张海迪深知,她能够活到现在,都是父母给予的,他们吃了多么大的苦,操了多少的心血啊!于是,她为了减轻父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勇敢地生活着,不屈地努力着,终于给父母以极大的安慰,从这个角试来看,张海迪不仅是我们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楷模,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尊重父母的大孝女呢!

    1、引用的次数要多。这是从量上和频率上来说的,主要是指在议论中要多次引用,可以间接引用,也可以直接引用,可以是完整引用,也可以是部分引用。引用的次数一多,阐述的道理就会充分,内容就会充实,说服力就会增强。由于是用别人的话,来证明自己观点,而且是不止一次地证明,新颖之感也就由此产生了。例如习作《种花和种刺》,在论述“种刺”一节里,习作者主要采用了引证法,语段不到二百字,而引用就达有四处之多,占了近四分之一文字。先后引用了民谚、格言、成语和经典等。这样,不仅充实了论证内容,而且增加了论证色彩,使议论生动活泼、新鲜悦人,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这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就是在全文中都运用比喻,至少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这种情况,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篇幅长,相对于局部运用来说,难度要大得多,它不仅要考虑设喻的方式,还要考虑内容的吻合,还要去考虑前后比喻的协调,前后内容的连贯。例如议论文《理想的阶梯》,就通篇运用了比喻手法,但它不是每句话都在用喻,也不是每个段落都以比喻为主,而是在议论的关键地方都进行了设喻,请看关键语句:

    二、巧用描写,具体形象

    我们青年人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虎性。学习时,选下了目标,就应按计划学下去,持之以恒,潜心钻研,务必学出成绩。在战斗中,就要像猛虎下山一样,英勇顽强,攻无不克。对待工作,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对改革,要有胆有识,敢于破除陋习,勇于开创新路。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从虎身上得到的启发吗?

    1、喜怒哀乐成文章。这是从整体上和感情角度来说的。它主要是指一些文艺性的议论文,即杂文。这种文章,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语言特点,而且这种语言风格并不是局部的运用,更不是个别的行动,而是通篇见用,形成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生动幽默,尖锐泼辣,以适应喜怒哀乐的需要。运用时,或寓庄于谐,举重若轻;或旁敲侧击,切中要害;或说理明彻,而富于感情色彩。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这是相对于全篇而言的,就是在文中的某个部分运用比喻。这种情况,小及句子,大到段落,灵活多变,信手拈来,难度不大。它讲究的是个体优势,是局部的求新,但要让读者感觉出“新”来,就某一句子是难以达到的,因为它过于单薄,运用也十分普遍,也就是说,要体现创新优势,最好是整段性设喻。例如《拿来主义》的第8自然段,全是由比喻构成的。一开始即点明取譬设喻说理的特点,然后具体设喻,用从祖上得来一所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跑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裂割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患者,以“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这样,就将对待外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作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形象逼真而不乏幽默之感,令人捧腹之余而沉思其理,具体形象,准确生动,把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鲜明突出、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把历史名人当道具、工具,并非自今日始,所谓“拉大旗做虎皮”源远流长。远的不说,说近的,前十几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孔子、孟子被绑来“陪斗”;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孔子、孟子又被人拉“下海”。五四时代喊出“打倒孔家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的“孔家店”真的开张了,而且触目皆是。更有胆大妄为者,一些当代名人尸骨未寒也弄得陵寝不安,窃取名人之名办厂、开店,毫不理睬名人之后的抗议;等而下之者,搜罗名人隐私,编造名人情节,出书出报、牟取暴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人们应当向她表示足够的敬意。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已貌丑,也知貌丑者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但东施不自暴自弃,不避已丑,不畏外嫌,竟然敢冒风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效法西施的身姿。她这种敢于学美的精神和勇气,实在可嘉可敬!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用作贬义早成定论,而该文却对此进行反弹,为东施“翻案”,并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论据。可见,作者的反弹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从“勇敢美”方面来议论的。东施不避丑、不怕丑,敢想敢做,付诸行动,“可嘉可敬”。由此看来,作者翻案有理,反弹成功,应该说,主要是独力于选择角度小。反弹琵琶作文,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不失为聪明之举。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运用较多的是事实论据。在事实论据中,运用最多的又是名人名事。但话又说回来,这些名人事迹,你用我用大家用,当时用后来用长期用,难免有陈旧之嫌,有味同嚼蜡之感。对于这些论据,如果非用不可,必须用其鲜为人知的方面,而人所共知的方面应尽力回避。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推陈出新,获得较好的议论效果。例如,有一篇《谈尊重父母》的议论文,文中列举了人所共知的张海迪的事迹,但并非她的顽强生活、坚持学习、逆境成才等方面,而是她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父母争光,尊重父母,不负父母养育之恩。请看其中的几句话:

    就是在议论的时候,所用的句子要涵义深刻而动人,但又不是警句的堆垒,而是上下联系很紧,表达意思明畅,说理透彻。这些句子,可长可短,以短句为主;可明可蓄,以蓄为主;可整可散,以散为主。它们互相配合,彼此作用,共同为创新服务。例如,弗兰西斯·培根的《论求知》,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议论文,也就是说,这篇议论文,语言精炼有力,警句很多,不少已相沿成为有口皆碑的名言,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2、整体性的运用

    八、富有哲理,意味深长

    2、文句整齐有力。

    这段文字共有五句话,每句话都富有深刻的内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第一句运用了排比和对比手法,指出不同的人对知识和学问的不同态度,让人对号入座,给人们以警醒;第二句运用对比手法,摆出两种知识,重在书外知识,强调实践的重要;第三句顺着第二句往下说,告诫人们学知识要经过实践,明确途径;第四句又用对比。指明应怎样对待书本知识的正确态度,辩证客观,一分为二;第五句仍用对比,阐明了求知目的,否定错误做法,指出了正确的方面。可见,这段文字虽然理论性很强,可人们并不感到枯燥,其主要原因就是富有哲理,意味无穷,产生新颖有趣之感。

    1、使论证方法平中见奇。

    这段文字,选自晚钟先生的杂文《孔子“下海”》,文章主要讽刺了一些经商之人利用古代名人做过分广告的现象,语言辛辣有力,趣味横生,节选文字更体现了这一特点。语段先用对比手法,以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孔孟的不同态度,也即孔孟的不同遭遇,来嘲讽人们一味追求经济的过分做法。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运用概括性笔法,罗列了类似上例的种种做法,将论证内容和范围扩展开来。这段文字以“怒”以“哀”为主,讽刺幽默,抨击有力,内容的严肃性和语言的文艺性有机结合,新颖别致,妙不可言。

    2、角度要巧。反弹作文,角度是十分新颖的,但光新还不行,还要巧,要产生以一驭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巧”的概念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来比较省力顺手,无须花大时间和精力就能把道理说透。二是人们很少写过见过的角度,易于获得创新价值。例如,“头冷顾头,脚冷顾脚”,这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是被人们否定了的,多表现为贬义,它的意思是就事论事,不作通盘打算,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种十足的实用主义,其结果是问题越出越多,直至最后到处都出现了问题而无法解决。如果对其反弹,为这个反面格言正名,仍然可从本身的实用主义出发,从正面肯定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现实生活中,“头冷顾头,脚冷顾脚”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也具有普遍性。如果“头冷顾脚”,或者“脚冷顾头”,既不合实情,也容易出问题。这样反弹,写来十分巧妙,情理相济,令人可信。

    七、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运用这个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创造新词要恰当,要符合造词规律,要有助于表现力,不能搞文字游戏,不能庸俗化,更不能深奥而令人难以揣摩,其创新的标准是,既让人明确意思,又给人以新颖之感。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睡在猪栏狗窠的场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苦工!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

    生动活泼,议论风生,就是在议论中充满活力,能激发人感动人,兴致盎然,富有情趣,这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来的,是议论文语言上的求新。语言运用涉及范围很广,遣词造句,语调语法,语汇语感,语序语气,还有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等。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一种议论之中,也可以运用于文中的任何位置。在议论文创新方法中,它是最生动、最方便、最活跃的一种。就运用形式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

    这段文字,以“虎性”喻说人事,采用了总分总的构式。语段共有六句话,第一句和第六句是总,是观点,是中心,二至五句是分,从学习、战斗、工作、改革等四个方面包围中心,论述这几个方面应有虎的作风和气魄。这样,以喻说理,以分围总,形象生动,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获得了理想的创新效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九、诙谐幽默,趣味横生

    以上这六句话,有题目,有总论点,有分论点,有总结论,都运用了比喻,集中体现在“阶梯”上,喻说了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勾勒了理想与奋斗的关系,而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既构成了本文总—分—总的格局,又深入浅出地说清了问题。这样,以喻为题,以喻领起,以喻收束,以喻分论,说理具体形象,新颖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