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治沙造林,吉日嘎拉图非常兴奋:“现在的好生活,全靠党的好政策,也是宝日勒岱书记等父辈们给我们造的福。我这新房是去年盖的,经过40多年的奋斗,现在有14000亩草场,养着200多只羊、100多头牛,忙里偷闲收割沙柳,给长庆油田打打工,一年下来能收入十五六万!”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的“碳账户”公益行动产品。2018年,5.9万亩蚂蚁森林项目落户乌审旗,内蒙古乌审召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乌审召镇范围内的1.3万亩沙地治理。公司通过承包牧民沙地、由牧民养护的模式实施项目。布日都嘎查牧民娜仁其其格家,原本靠一己之力治沙,收效甚微,去年加入了蚂蚁森林项目,将2000亩沙地承包给企业。如今,这2000亩沙地里,一行行沙柳已经泛出片片新绿。
娜仁其其格说:“希望我种的2000亩沙柳变成绿洲,让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等沙柳长成平茬了,还可以送到电厂作为发电的原料,我就又多了一份收入。”
乌审召镇镇长党新峰说:“在乌审召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镇以‘红色基因+绿色信念+金色愿景’为发展理念,书写绿色革命新传奇,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之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那个年代,虽说自家有近万亩草场,但一多半几乎寸草不生,当时他家里仅养的3头牛,因自己家的草场没草,要租别人的草场喂。吉日嘎拉图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草场绿起来。于是,他和妻子早出晚归,开始一个沙丘一个沙丘地治理,肩扛手拉树苗,烈焰传奇网页sf,一干就是一天。就这样与风沙死磕了40多年,他们在自家周围的5个大沙丘种植了上百亩树。过去方圆几十里就他们一户人家,现在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许多一度离开的牧民又回到了草原。
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西南部,国土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总人口13.27万人,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约占毛乌素沙地总面积三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乌审旗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全旗强度沙化面积占到该全旗国土总面积的40%,1980年森林资源普查,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仅为7.2%和4.0%。
娜仁其其格所说的沙柳平茬送到电厂发电,指的是项目区内的内蒙古乌审召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物质热电厂。生物质热电厂通过租用当地牧民的荒沙地、雇佣他们种植沙柳植物,收购平茬后的沙柳作为原料进行发电。
“这就是我承包的7000亩沙地。”在乌审召镇查汗庙嘎查毛乌素沙地深处,牧民乌云达赖指着远处的大片沙柳自豪地说。“沙柳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当牛羊的饲料,枝条还可以卖给生物质热电厂。”自从承包沙地种沙柳,他家一年多收入3万多元。目前,像乌云达赖这样治沙又致富、为生物质热电厂种沙柳的当地牧民已有200多户。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乌审旗乌审召布日都大队党支部书记宝日勒岱为代表的草原英雄儿女,在毛乌素沙地掀起了一场治沙造林的绿色革命,创造和发展了“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独特经验,为牧区建设养畜开辟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牧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为人类防治荒漠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乌审旗全旗森林总面积达到576万亩,比1999年增加了259万亩,宜林荒沙面积由1999年的700万亩降至现在的不足20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2.89%和80%,比1999年分别提高了13个和30个百分点。全旗有千亩以上造林大户214户,引进了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顺发红枣等规模以上林沙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6家。成功创建和注册了“毛乌素”红枣、“博然祥和源”蜂蜜、“苏里格”种苗等一批独具乌审特色的林下经济和林沙产业品牌,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收入人均达2378元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乌审旗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旗”“中国绿色名县”“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创建生态文明标杆旗”“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春风拂绿万木新。4月10日,记者在去往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的路上,远远望去,沙丘披绿,沙柳婀娜,多种鸟类啁啾穿梭于林间枝头,报告着春天的喜讯。昔日黄沙漫无际,如今林茂鸟知归。经过50年的嬗变,乌审召俨然变成了一幅美丽的沙海画卷。
20世纪50年代初,吉日嘎拉图就和父母在这里生活,过去住的房子被沙子包围着,风沙肆虐,放学回到家时,家门经常被沙子埋住,得先扒开沙子才能进家。恶劣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屈服,父亲在门前种树,并和他相约:“我来种树,你来浇水。”就是这种坚忍顽强的精神影响着他,如今他们家门前的那一排排旱柳已是枝繁叶茂。
从乌审召镇驱车行走30多公里,来到布日都嘎查查干陶勒盖牧业社,走进造林大户吉日嘎拉图家,主人热情地招呼着,14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房子,现代化的时尚新家居,厨房餐厅卫生间一应俱全,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牧民的幸福生活。
如今,在乌审召镇,农牧民种沙柳热情高涨,每年参与到治沙造林、平茬抚育的农牧民达7000人,人均年收益2万元以上。
绿色来之不易,乌审召的工业化路径选择就更加审慎。每引进一个企业,都突出一个“绿”字,所有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贡献可观的生态效益。一个个循环产业和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星罗棋布,以甲醇、烯烃、碱化工、生物质发电为主的全镇规模以上生态环保企业有9家……追求绿色、改善生态的乌审召精神,正在接力奔跑出新里程。